根据一项美国的研究,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程度,比50年代的同龄人水平更高。事实上,80年代健康儿童报告的焦虑程度,比30年代精神病儿童报告的焦虑程度还高。人们再也不应该认为儿童只是天真烂漫、无忧无虑,他们的焦虑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缩影。例如,社会上发生的犯罪、对艾滋病的恐惧、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孤独,都可能激发儿童的焦虑感。研究发现,个性不仅仅由基因决定。在社会压力的作用下,更多儿童和青少年得了抑郁症,并躲避到了烟酒之中。
[值班总编推荐] 北京“体育八条”能否打响体质保卫战
[值班总编推荐] 习近平: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 ...
[值班总编推荐] 闽台亲上亲 融合 ... 融合之光辉映...
朱晓凯:每一个人的历史都应该被记录
【详细】
詹 丹:一处被忽视的点烟“闲笔”
解读民心、民本、民生、民意与民情
无论什么角度的“中国风险论”都站不住脚
手机光明网
光明网版权所有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